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监督工作 > 正文内容

扶正护航天地宽——白河人大监督招商引资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人大常委会对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成效和转变表示充分肯定,但要持续保持对招商项目的跟踪和维护,确保招进来、留得住、能发展、有效益、能带动……”

在近日召开的第75次主任会议上,听到人大常委会主任余明安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总结性评价后,县招商局长才舒缓了紧绷的神经。因为这个评价来之不易。

白河地处秦楚交界,山大沟深,属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力不足、工业用地稀缺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加之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白河被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发展空间进一步爱限。在限制开发中如何实现经济发展?

2010年,白河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摆脱贫困,作出了“鼓励全民创业、狠抓招商引资”的决定,出台了优惠政策、并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红皮书”对各镇、各部门实行任务考核,每年下任务定目标。县内一时出现了全民招商引资的热潮,大小项目建设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该县人大常委会在监督经济运行过程中注意到了随之而来的招商引进的优质企业少、招商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商轻本地、各部门招商盲目无序等现象和问题。

招商引资工作是经济领域重点工作,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发展导向和县域经济发展。2013年初,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及时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调研课题,组织调研组对全县近三年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6个镇、10个部门、24个企业,共召开座谈会6场次,调查对象156人次,在调研过程中,认真倾听部门、镇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建议,倾听企业在投资办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近三年招商的近200个项目的投资、效益、上缴的利税、带动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统计和分析。当年12月25日,一份经主任会议讨论和修改的《关于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报告》被送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及招商、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报告除了肯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成效,指出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坚持大力招商引资不动摇、把好招商企业“入口关”、突出重点理性招商、招商项目要重质量、重管理、重效益,改进招商工作考核方式等7条沉甸甸的意见和建议。

难题有人出开了处方,催生一系列转变随之开始。2014年,县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明确招商方向和重点,考核方式由普遍性任务考核转变为加分考核项目,设立招商引资工作单项考核奖,县上领导开始带头招商,通过“节”、“ 会”组团招商、鼓励白河籍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响应安康市委决策到安康高新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以破解生态保护和项目用地难问题。

为保证招商项目能落地和可持续发展,县政府进一步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积极搭建融资、沟通和服务平台,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基础设施配套等多方面措施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并明确出台了《县级领导带头包抓重点企业制度》,对招商落地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套班子服务、一笔工作经费、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和服务机制。

一项工作的推动到见效果,非一时之力。在接下来的两年,该县人大常委会也不闲着,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对招商项目进行视察,对政策和制度的落实、落地项目的经济效益、 税费上缴、带动就业和增收等情况一一进行视察和询问,对存在的新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和修正;在2016年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上,又专题听取县政府关于安康高新白河“飞地经济”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情况的报告,针对白河“飞地园区”已经成功签约招商项目12个,一个项目已经实现投产达效的可喜进展,人大常委会又提出了“坚定“飞地经济”发展信心、不满于现状自加压力、抓住发展机遇、实现重点突破等意见和建议。

经过三年多的持续跟踪和监督,白河招商引资工作经过了招商理念的转变、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招商重点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引进招商项目近300个,白河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并基本形成以制备制造、医药化工、新型材料、白河木瓜等四大支柱产业为主,招商项目向县内两河工业园、安康高新白河“飞地经济”产业园聚集的生态循环发展格局。

相信,未来的白河,通过持续坚持理性招商、重点招商,白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一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供稿:  陈忠宇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