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监督工作 > 正文内容

白河县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1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2016年7月27日在白河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2016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追赶超越、绿色崛起”为主线,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努力化解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7.08亿元、同比增长11.8%,超市定任务0.8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总收入14542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5.5%,同比增长8.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74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0.5%,同口径增长13.13%,基本实现“双过半”目标。一是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以稳粮增收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示范引领、突出典型带动,集中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大力实施园区提质增效工程,有力推动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7亿元,增长2.8%;实现一产增加值2.84亿元,增长3.2%;夏粮总产2.51万吨,增长1.8%。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家庭农场建设加快推进,茶叶、中药材、设施蔬菜等种植面积达到11万余亩。以陕南白山羊、肉牛为主导的畜牧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猪牛羊出栏总量11万头,占全年任务量的42%。二是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坚持现有企业挖潜和培育增量并重,突出抓好支柱工业发展,庆华化工等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白龙水泥和金龙建材完成资源重组整合,索越户外用品、牡丹全花茶、电商孵化基地、和兴年产1万方大理石加工等招商引资项目竣工投产,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8.75亿元,增长15.3%;增加值15.34亿元,增长15.9%,超市定任务0.9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较快发展。坚持面向市场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改善生产服务,促使全县消费市场明显回暖,传统餐饮业逐步转型,信息技术、汽车销售、家政服务、物流快递、文化服务等新兴行业增速较快。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桥儿沟、庙山寨、卡子明清古宅及西营蔓营、仓上天宝等节点的旅游潜力逐步显现。特别是“云间桃花·水色白河”赏花游园、“唱响美丽富裕新白河”演唱会等大型节会活动的举办,既扩大了白河影响力,又刺激了市场消费,有力拉动三产发展。上半年,完成三产增加值7.49亿元、增长8%,占GDP比重达27.6%,超市定任务0.8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亿元,增长13.8%。金融市场稳健发展,截止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3.84亿元,增长21.5%;贷款余额为24.38亿元,增长13.82%。

二、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年计划实施的100个重点项目开工87个,竣工22个,上半年完成投资25.33亿元,增长23.3%,超市定任务3.3个百分点,其中8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6%。汉江白河水电站项目完成一期围堰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全面启动;河街棚户区综合改造一期6万平方米安置房即将竣工,二期安置房已完成规划设计,征迁工作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县城防洪保安和316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消防通道及综合管廊项目正在组织招投标;白界路、麻松路、仓裴路等地方道路改造主体竣工;国道316旬白段升等改造项目征迁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有力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展;农商行商务广场、吉利年产万套(件)家具生产线扩能迁建、年产4000吨食用油生产线、魔芋新产品加工、白河茶叶基地及加工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安康高新白河“飞地经济”产业园一期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启动,签约落户的服装服饰加工和安远鞋业生产线两个项目正在实施厂房建设。加大招商力度,“西洽会”期间引进招商项目4个,总投资3.3亿元,现已全部开工建设。止目前,全县在建招商项目24个,到位资金17.05亿元。

三、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县城、集镇、社区新村“三位一体”的思路,完成县城总规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有力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县城河街新区改造开发和旧城综合改造,加快实施县城供水第二水源、标准化停车场和规范化客运停车场、阳光小区农贸市场、二级路排污管网等市政工程建设,完成白石河廊桥、绣屏山公园亮化、人民路综合改造、二级路亮化、火车站停车广场等工程,县城形象和品味进一步提升。着力推动集镇扩容提质,县域副中心、集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及集贸市场、停车场、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加快完善社区新村的排污、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移民搬迁力度,建设集中安置点42个,完成搬迁1372户。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县推进试点县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汉江流域和城区、集镇、农村社区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完成造林2万亩。

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上半年,完成民生支出7.4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59%。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评估验收,白河高级中学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高考再创佳绩,在参考人数比去年减少的情况下,二本线以上上线人数989人,一本、二本上线率均居全市前列,其中1名考生喜获安康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1名考生名列本市学籍理工类第3名,均可获市政府励志奖。深入推进省级医改试点县工作,分级诊疗工作有序推进,白河新城医院建成运营。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建成县广播电视发射台和无线调频广播网,集镇居住集中区和移民安置点有线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稳步推进,省级文化先进县正式命名。全面加强生态保护,认真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节能减排,汉江出陕断面保持国家Ⅱ类水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均控制在省市计划指标范围内。深入实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程,扶持创业主体230余人,新增城镇就业85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并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凝聚崇德向善的的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得到加强,全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五、精准脱贫扎实开展。扎实开展精准识别,通过“四会议四核查三公开”的工作方法,全县共识别贫困户16266户,贫困人口42080人,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建立落实包联工作机制,制定“领导包村、部门包组、干部包户”的“三包”帮扶措施,将全县74个贫困村分两期帮扶,每期3年,首期落实32名县级领导包抓30个村、100个部门包建216个组、4000名干部包扶5000户,有效夯实帮扶责任。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按照“一村一法、一户一策”的办法,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确保每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有一个专业合作社、有一批家庭农场,每户有一个致富项目。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鼓励工商企业下乡、外出能人返乡、村组干部带头建设,贫困户可以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社,提升产业效益。坚持把处于生计底线的特困户和五保户“管起来”和“扶起来”,五保户送敬老院集中供养,特困户实施“交钥匙”工程。目前全县11个镇74个贫困村建特困安置点74个,实现贫困村“交钥匙”工程全覆盖。

从总体上看,上半年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投资等指标增速,均呈现回暖迹象,全县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要实现全年目标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增长后劲乏力。受资源、市场、环保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减产、停产,多数企业存在融资困难,超产扩能的空间狭小,而新建工业项目少且规模小,导致工业增长后劲不足。二是三产发展依然较慢。县内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而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三产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增长的最大短板。三是投资增长基础不牢。受节能降耗、审批核准、市场前景、征地拆迁等因素制约,一些重点项目推进较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而新上的大项目少,库存的项目投资余额不足,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受经济整体下行和营改增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财政增收后劲不足,而工资支出、重点项目建设配套投入等刚性支出增加,导致资金调度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下半年,我们将紧扣年初“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深入挖掘增长新潜力,不断聚集发展新动能,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项目建设上,扎实推进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投资59亿元以上,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拉动。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继续加大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大力推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木瓜、茶叶、核桃、魔芋等特色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在工业经济上,支持产销两旺企业多产超产,帮助困难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其达产达效,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因企施策,采取资产重组、租赁经营、挂靠托管等多种方式,促其转产转业盘活经营。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巩固提升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宾馆餐饮、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医养结合、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消费新空间,满足消费新需求。

二是努力完成年度精准扶贫任务。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全县上下形成主要精力向精准扶贫集中、资源资金向精准扶贫倾斜、智慧力量向精准扶贫汇集的导向和氛围。坚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因地制宜地实施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引导劳务输出脱贫一批、提供就业岗位脱贫一批、实施生态建设脱贫一批、开展健康扶贫脱贫一批、强化教育扶贫脱贫一批、落实兜底保障脱贫一批“八个一批”工程,确保完成首批30个贫困村脱贫任务,启动第二批48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全年实现脱贫6100人。

三是坚持抓好民生保障。坚持财政总支出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事业,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幼儿园、薄弱学校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医改试点县建设,实施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综合楼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深化文化综合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扎实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城乡社保、医保,健全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救助、救灾救济等救助体系,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乡集中饮用水和汉江出境水质全面达标。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防汛防滑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依法履行职责。认真贯彻中省市部署要求,稳妥、有序、有力地推进各项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构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注重矛盾隐患滚动排查、预警和化解,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宏观形势错综复杂,持续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很大。下半年,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扎实苦干、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作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