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监督工作 > 正文内容

白河县人民政府关于《白河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2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2015年8月26日在白河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规划、建设步入一体化的新时代,是城乡规划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为适应国家城乡发展理念的转变与陕南移民搬迁和新版《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以及陕西省建设厅相关要求,解决白河县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更好地指导县域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白河县城乡发展实际情况,编制了本规划。本规划包括文本、说明书和图件三部分。

一、规划修编过程

《白河县城乡一体化规划》于2011年委托陕西金城绿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2011年5月组织召开了由市县专家及县直相关部门参加的规划评审会,原则通过了评审。2014年11月21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西安市组织召开了专家技术审查会,经过专家会议讨论,原则同意该规划通过技术审查。

二、规划修编的内容

规划包含总则、总体战略目标、城乡产业布局、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城乡统筹规划、旅游开发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空间管制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规划实施措施12个章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把握白河县的地域特色。紧抓西部大开发、西三角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协同建设以及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机遇。以“统筹城乡、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五项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格局、产业体系、空间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白河县实际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力争到203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二)规划原则

坚持统筹全局、整体优化;和谐共建、生态优先;各具特色、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

(三)总体战略

立足白河发展现状,引进高端项目,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城镇核心竞争力,构筑规模适宜、职能完善、布局优化、结构合理、生态良好的城乡体系,努力把白河建设成为产业发展一体、人口就业一体、社会事业一体、城乡空间一体、生态环境一体的“鄂陕渝交界处中央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打造软实力和硬实力兼具的安康市城市东大门。

(四)规划时限

本次规划时限为2014年—2030年。

近期:2014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五)规划范围

本规划包括整个县域范围,涉及城关镇、中厂镇、构扒镇、卡子镇、茅坪镇、宋家镇、双丰镇、西营镇、仓上镇、冷水镇、麻虎镇共11镇,总面积为1450平方公里,涉及总人口为 20.93万人。周边相邻的郧西县、郧县、旬阳县和竹山县为协调范围。

(六)发展目标

规划近期目标:要建立起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使城乡一体化工作步入轨道,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人均GDP达到21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

规划远期目标:要形成城市经济反哺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助推城市经济新格局,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得到明显发展壮大,二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明显增强,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到203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0%,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140亿元,人均GDP达到636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0元。

(七)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1、白河县人口规模预测:近期(至2020年)人口规模为21.3万,远期(至2030年)人口规模为22万。

2、白河县城镇化率预测:白河县2020年城镇化率为45%,2030年城镇化率为60%。

(八)人居环境建设目标

至2030年,白河县的万元地区GDP能耗将降至1.47吨标准煤;自来水普及率应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82%。

(九)城乡产业布局

1、产业发展导向:实施“一个增长极、三大产业模块、六大特色产业”战略。

2、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五大产业链条(汽车装备、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矿产建材、特色旅游产业链条)和三大产业集群(农特产品、医药化工、矿产建材)。

3、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一核一园两廊两带+环形辐射”。

(十)城乡布局结构

    1、城镇按其职能分为综合服务型、生态工贸型、生态农贸型和特色旅游型四种类型。

    2、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为:一个中心城区(含副中心)——3个重点镇——7个一般镇——35个中心村。暨“13735”的城乡总体等级规模结构。

    3、白河县未来发展结构概括为“一主一副两核带动,一环两轴三廊辐射,三点积聚网络发展”的“1133”空间布局结构。

    (十一) 城乡统筹规划

    1、中心城区发展规划

    (1)性质定位:陕鄂交通、旅游的重要节点,以发展新型材料和汽车装配产业为主,具有山水特征的生态园林城市。

    (2)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东至316国道下卡子界碑;东南到中厂镇宽坪村一组七里湾(红顺路两侧山脊线);西南沿白石河两侧山脊线至十天高速道路口处;北至城关镇与麻虎镇交界的上沙沟(牛角村),与湖北省以汉江水流中心线为界。

    (3)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东至316国道下卡子界碑;东南沿红石河两侧山脊线至中厂镇宽坪村一组七里湾;西南沿白石河两侧山脊线至十天高速引线道路口处;北至磨沟口铁路桥下(316国道改线处)。

    (4)发展规模:人口规模控制在6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标准按65---75/人控制。

    (5)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三园五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2、加强茅坪、冷水、西营重点城镇发展规划。

    (十二)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1、两河工业园规划范围为县城南部的白石河中下游和红石河下游沿线工业经济走廊内,自然形成”Y”字状,以城关、中厂、构三镇交界处为中心,周边辐射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涉及三镇六村,区内人口1.1万人。形成汽车装备制造业、建材、医药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格局,以汽车装备制造业为龙头,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基础,以建材、医药、化工业为辅助。

    2、规划工业园区形成“一体、两翼、五区”的总体空间结构。

    (十三)中心村发展引导规划

通过迁移、合并、保留和转型四种村庄布局调整方式,最终形成镇区、中心村和基层村三个层次的县域村镇等级规模体系。

(十四)旅游开发规划

1、规划形成“一廊、一轴、一环、一城、两大板块,三大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2、白河县旅游发展重点应放在九大旅游项目上:白河汉水画廊、红石河旅游区、张黄大院旅游区、仙姑寨(女儿寨)旅游区、城关古镇、绣屏山城市公园、中国木瓜产业观光园、五龙山道教文化景区以及十个旅游村项目。

    3、以白河县境内的巴山自然山体为生态源地,以11个城镇建设区、35个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为生态板块,以316国道、十天高速公路、规划县域环线公路、襄渝铁路及其复线、汉江、冷水河、白石河、红石河、厚子河、麻虎沟等线性元素为生态廊道,以分布于境内的大量林地、农田、耕地为生态基质,以境内广泛分布的大量人文旅游景点为节点,共同构建白河县的区域生态网络和开放空间构架。

    (十五)环境保护规划

    1、加强水源地保护、水污染治理、建设汉江源头水生态功能保护区。

    2、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一级标准。

    3、加强城市噪声达标区建设。

    4、完成日处理60吨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县城内按照1.5平方公里设置一个垃圾转运站要求,合理设置垃圾转运站,统一运送至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置。

    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要建立乡村污水处理系统;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合理使用与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

    (十六)生态功能规划

    生态功能区划分为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区、生态开敞区和生态恢复区。

(十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包含教育设施规划、医疗设施规划、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商业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规划。   

(十八)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包含公路网规划 、铁路规划、水路航运规划、客运站规划、城乡公交系统规划、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通信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环境卫生工程规划、沼气工程规划、抗震规划、防洪规划、消防规划、人防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空间管制规划。

三、近期建设规划

为加强对近期白河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指导与统筹,促进经济、社会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遵循区域协调、城乡统筹、政策导向、市场导向、公益导向、持续发展原则筛选近期所需实施项目,以带动全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近期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城镇建设、社区化生态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

    四、规划实施措施

实施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培育城乡一体化。

依据《城乡规划法》16条规定,现将《白河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提请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