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监督工作 > 正文内容

白河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我县卫生工作的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6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4月下旬,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组对我县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哲带领视察组一行,先后到麻虎镇卫生院和金银村卫生室、冷水镇卫生院和瓦屋村卫生室、县医院、疾控中心、中医院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着重了解了我县卫生工作总体情况、医改工作进展情况、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和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全县卫生工作的基本评价

视察组认为,近几年来,县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能够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加大卫生工作的经费投入,在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全县卫生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1、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县政府能够把卫生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常态化管理,定期研究解决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大财政补偿力度,提高公立医院在职人员工资和津贴财政拨付比例、补助医疗机构药品取消加成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所减少的收入、化解历史债务,多措并举,全县卫生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3年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推进会在我县隆重召开,2014年白河县被列为全省首批“1市10县”医改工作试点县。

2、卫生主管部门能够依法行政。卫生主管部门依法不断提高卫生工作管理精细化水平,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规范完善的综合监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保障支撑六大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医战略,坚持做强做优县医院,做大做靓“秦楚医疗联合体”,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纵向下沉、横向整合,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均等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3、医改工作不断深化。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3个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医疗收费价格调整、财政保障水平提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及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为;为促进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对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公开竞聘;落实财经纪律,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建立县镇、镇村医疗机构长期对口支援协作关系,有效提升托管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医疗机构管理新体制机制正在形成。

4、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全县139家医疗机构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三统一”管理,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县、镇、村医疗机构。县上成立了药品“三统一”采配结算管理中心,落实了人员编制和经费。

5、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各卫生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能够尽职尽责,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县医院能够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开设新的诊疗科室,适应患者病情的需求;中医院能够抓住国家保护中医的机遇,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了医院,在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与十堰市人民医院联合办医,建立了“秦楚医疗联合体”,有效盘活了医疗资源;疾控中心能够整合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妇幼保健院能够把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做好做细;卫生监督协管项目覆盖全县,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整治持续开展;镇、村两级医疗机构能够有效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指导等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满足基层群众小病不出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迅速增长,卫生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

1、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按照医改工作总体要求:政府承担办医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政策性亏损、紧急救治救灾、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应给予全额保障。目前,县医院病房、床位紧张,胃镜、CR等一批设备老化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全县急诊急救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传统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传染病防治面临着严峻挑战;妇幼保健院和部分村卫生室设备设施不全、工作环境简陋,还有部分村卫生室使用村医私房或租房。

2、人员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全县医疗机构核定床位384张,实际开放床位534张;核定编制489个,现有在职人员623人,其中在编人员423人,编外聘用人员200人。县医院现有编制床位150张,实际开放床位190张,按1:1.4-1.5床人比,至少需266人(实际核编195人),现有职工260人(在编171人,临时聘用89人)。茅坪镇中心卫生院开设病床100张,年门诊8万余人次,住院病人3500余人次,按1:1.4-1.5床人比,至少需140人(实际核编50人),现有人员60人,实际在编37人,临时聘用23人,医技人员紧缺,特别是全科医生和功能科室医生一人多岗现象较为普遍,休假困难。部分镇卫生院没有检验、放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有血细胞分析仪、X光机等设备却无人使用,存在资源闲置浪费现象。

 3、高素质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财力有限,对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调控空间较小,难以吸引高层次医技人才。白河县近三年通过多种方式引进87名医务人员,本科以上的仅37人。县医院5年未招到影像专业人才,2012年计划招录10名医学本科生,只有6人报名。与此同时,临床经验丰富的基层临聘人员却难以入编解决身份、养老等待遇问题;基层事业发展平台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一些骨干人才陆续辞职、离岗,近三年县镇两级流失人才12名,其中6人为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

4、村医队伍不稳定,监管不到位。村医队伍在农村防病治病第一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视察发现,2005年至2008年,通过诊疗服务和药品零售,村医年纯收入一般在5-6万元以上,职业炙手可热。2009年实行药品“三统一”政策后,村医收入的合法来源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药品零差价补助、每诊次5元的诊疗费(含输液材料等成本,每诊次管2天)三项;人口在1000人左右的村卫生室年收入不到3万元。村医无偿垫付购药费用,个人承担医疗风险,收入水平大幅下降,许多人迫于生计而弃医改行,全县注册村医298人,实际在职165人,减员45%,其中近三年因收入减少、养老无保障等原因流失80人,村医队伍人员不稳、年龄老化、后继无人问题较为突出。

5、基本药物制度不完善,群众不满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药品“三统一”管理以后出现部分用量较少的药品无人配送或配送不及时;部分零差价药品价格高于市场价;基层医疗机构所能使用药品品种明显减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与群众用药需求和医务人员用药习惯还有一定的差距。

6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视察中基层代表反映,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对患者态度生硬、不热情、不暖心;少数医务人员逐利思想较为严重,有小病大治现象;部分村医只上半天班群众想治病找不到医生;部分镇村医务人员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前经常治的病现在不愿救治、稍有医疗风险的病也不愿意看,出现了新的看病难看病贵。

三、几点建议

1、立足当前实际,积极探索卫生工作发展新模式。政府要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制定全县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并督促规划稳步实施。认真思考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做大做强重点科室、特色专科,将发展模式从依靠规模扩张转移到依靠内涵建设上来,防止盲目扩张,分布失衡。

2、创新用人机制,解决医疗机构缺人缺编问题。紧紧抓住白河被列为全省首批“1市10县”医改工作试点县这个机遇,积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探索政府购买医疗服务财政保障新办法,扩大医疗机构的用人自主权,研究解决有人无编、有编难进等困难和问题。落实好省市关于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我县人才引进、成长奖励激励机制,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留得住的人才。

3、结合县情实际,切实解决村医队伍不稳定问题。卫生主管部门应深入开展基本药物制度专题调研,如实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药品“三统一”带来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建言献策,同时要加强对村卫生室药品购进、药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防止村级药品单一问题加剧,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定期组织培训,帮助村医提高技能,拓展服务项目增加收入,提高其治病救人的积极性。县政府要研究制定村医最低收入保障标准,解决好养老保障等问题,确保村医队伍基本稳定。

4、加大财政投入,重视解决卫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尽快启动县医院病房楼和县妇幼院办公楼建设;组建县120急诊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足额预算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冷链运转、健康教育等专项经费,实现预防、治疗和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逐步解决村卫生室用房及其公共卫生服务设备设施不全问题,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

5、牢记服务宗旨,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医德医风建设规章制度和绩效考核奖惩机制,深入开展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医务工作者能自觉捍卫“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职业地位。不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深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建设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