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监督工作 > 正文内容

白河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对我县避灾扶贫搬迁工作视察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6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4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组,深入茅坪、宋家等7个镇17个村,对我县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通过实地察看、听取工作情况介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避灾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11年省政府为改善陕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做出了避灾扶贫搬迁的决定,力争用10年时间移民搬迁63.54万户240万人,并相继制定了规划和实施办法。我县根据省市要求,经调查摸底2011年至2020年,全县规划搬迁安置1.7万户7.1万人。制定了“11135”城乡发展和移民搬迁总体布局规划,明确移民搬迁安置以县城、集镇和35个社区新村为主,2020年县城、11个集镇和35个新村居住人口分别达到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二、对近年来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的评价

县人民政府能紧紧抓住陕南避灾扶贫搬迁政策机遇,积极主动,稳步实施,坚持把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做为新时期“三农”统筹和“四化”同步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规划引领理念,认真落实移民搬迁政策,系统谋划相关配套措施,整体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积极探索集中安置建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产业支撑保增收,贫困人群有保障的工作思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1、认识明确,工作主动。县人民政府能认真学习贯彻省政府决策,统一思想认识,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及时成立县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按照省市要求,结合白河实际,及时制定工作规划,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时刻关注扶贫搬迁工作,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扶贫搬迁工作打下了基础。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县统筹办能根据扶贫搬迁和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印制发放《避灾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册》3万册,制作了以规划管理、质量安全、政策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宣传牌在各镇悬挂、张贴,力促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政策家喻户晓。

3、集中安置进展迅速。2011----2013年,省市下达白河搬迁安置任务6440户24472人,安排资金及临时借款4.81亿元,县统筹办深入各镇调查摸底,主动联系各镇强力推进工作,通过积极有效工作。三年来,实际完成搬迁7603户近29000人,占任务的118%,建设集中安置区47个,集中安置6440户,分散安置1163户,完成支出4.35亿元。

4、“交钥匙”工程体现了人文关怀。县扶贫局重点做好特困户集中安置工作,自2012年至2013年,共建安置点17处,安置504户1456人。首先对安置点进行统一规划,由县、镇、村三级实地勘察,确定安全、方便、集中区域为建设安置点,统规统建。其次公开招标后由中标企业承建,工程竣工验收后交镇村安置使用。三是对特困安置户进行了三级审定,三榜定案,减少了矛盾纠纷。四是部分安置点还为搬迁户修建了猪圈和储藏间,使今后的生活更加方便,深受特困户的欢迎。

三、存在的问题

视察组对我县避灾扶贫搬迁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建设选址不够科学。各镇及统筹部门为了抓紧推进安置工程,完成安置任务,少数安置点没有科学规划,有的建在河边沟口,有的建在山体前后,场地狭窄,存在安全隐患。如陈庄村安置点,是开山改河工程,弃渣无处运输,堆放在原地,新改的河道狭窄,遇到洪水会倒淹农田;宋家镇太平村安置点建在沟口,人为改变水的流向,防洪堤既矮又不坚固,防洪泄洪隐患大。

2、房屋质量有隐患,部分对象认定条件不符实际。部分镇村在近年来建了许多“三无”(无建筑资质、无监理、无验收)建筑,为了利益最大化,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工程,建成后就当作安置点工程与统筹办商谈纳入搬迁补助对象,为了稳定,一部分就变为避灾扶贫搬迁工程,但房屋质量不能保证。对于分散安置户、异地搬迁户认定条件单一,必须要有房产证,但大多数农户建房或购房,有的办贷款,有的办按揭,还款期限长达8--10年,只有还清了贷款或按揭后,银行才会给房产证,长时间内就难以认定是安置对象,享受不到补贴。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的安置点大多是以住房建设为重点。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相对滞后,群众居住仍有诸多不便。安置区房屋多密度大,排水、排污、垃圾清运不及时。花湾村安置点7天清运一次垃圾,而且堆放在各楼房墙角下;磨坪村、双安村安置点污水、粪便直排河道,再过几年,安置点很可能就是脏点、烂点。

4、集镇供水能力不足,高楼层无法供水。卡子黎明安置点已有4户搬入安置区,因无水,生活、如厕现成问题,屋内室外臭气难闻,宋家集镇安置点因水压小,水上不了高层,居住户极大不便。此类情况在安置点较为普遍。

5、管理制度不健全,为公产调剂留下隐患。特困户安置房是“交钥匙”工程,农户不出一分钱就搬家居住,但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会让特困户认为就是他自己的房,为今后再分配留下隐患,即使原住户脱困也难以腾房。

6、农户就近就业难。农户从山上搬到山下,居住条件改善了,享受到了与城市人一样的住房,但远离土地,没有收入,天天要消费,处处要花钱,现建成的47处安置点,只有极少数点附近有企业,搬迁户就近就业难度大,给今后的生存造成压力。

四、几点建议

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恶劣地区群众居住安全和生存发展的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白河来讲,是一个十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把这项惠民工程组织好、实施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切实抓好科学规划选址。避灾扶贫搬迁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把规划工作放在首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防止盲目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不能让建成的房屋因规划、选址、质量问题在短期内推倒重建。具体要把握好三点:一要合理选址。坚持“三靠一避”原则,即安置点靠近城镇、靠近中心村、靠近公路,尽可能方便搬迁户群众生产生活,避河道、滑坡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二要全面规划。对于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建设规划,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综合考虑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污水、垃圾处理、新能源利用、综合防灾减灾等配套设施建设,尽量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移民后续发展预作安排。三要量力而行,注重特色,实用为本的原则,既要着眼长远,超前设计,又要考虑搬迁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过分追求“新、奇、亮、大”给群众生活造成困难和压力。

2、坚持招商引资,在安置点办企业,为搬迁群众创造就业环境。从山上搬到山下的农户离原居住地大多较远,无法再原土地耕种,每天需要开支,需要有收入来源,需要有就业的渠道。政府应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在安置区兴办企业,使移民能在安置点稳得住。

3、建立健全房屋管理制度。目前特困户安置房未建立管理制度,将来如何退出,由谁管理尚不清楚,应尽早制定房屋或产权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提高特困户建房补助标准。目前特困户每套房约60平方米建设资金5万元,加之征地,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不足,导致建房标准低,质量难以保证。政府及扶贫部门应认真研究,提出合理的资金补助标准,确保把这一民生工程做实、做好。

总之,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是一项惠民生利长远的宏大工程,工程时间长,涉及人口多,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市政策精神,认真研究解决工作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把这项利民工作做好,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