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代表风采 > 正文内容

项尔林:扎根乡土践初心,为民履职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作者:鄢继炎 秦仁纯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老陈,最近几天还要下雨,房后滑坡的地方虽然清理了,但还不把稳,你要时刻观察,有事及时联系我们。”9月23日一早,五星村5组村民陈知辉家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冒雨赶来查看灾情,和陈知辉攀谈结束,他又转身扎进雨幕,赶去了下一户人家——他就是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双丰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项尔林。这位乡亲们依赖的“当家人”,用最朴实的行动,把“人大代表为人民”承诺融进日常,也为五星村发展注入不懈动力。

荒坡蜕成“致富田”

“你看这坡上,好多地都荒了,太可惜了!”脱贫攻坚时期,看着五星村一组闲置的坡耕地,项尔林心里满是惋惜。如何把这些“闲地”变成“宝地”,成了他日夜盘算的心事。

就在他苦于寻找出路时,退耕还林政策春风吹到了五星村。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恢复生态的号令,更是盘活闲置土地的金钥匙。“光种生态树,村民没收益可不行,得找个‘生态+经济’两头顾的路子。”带着这份决心,他开始四处考察、查阅资料,直到在邻县考察期间看到连片的茶园,翠绿的茶树沿着山坡铺展开来,让他眼前一亮。

“茶树四季常绿,根系发达,既是经济林又是生态林,是退耕还林的最佳选择!”院落会上,项尔林的声音铿锵有力,可村民们却犯了嘀咕:“祖祖辈辈种苞谷、红薯,种茶能行吗?”“这地荒着是没收益,可种茶要是赔了,不是比荒着还糟?”

群众的顾虑像一块石头压在项尔林心头,他知道,要让大家放下疑虑,必须把账算清楚。“一亩茶园丰产期能采鲜叶150斤,按市场价算,亩均收入至少4500元。”在一次次院落会上,项尔林不仅算经济账,更算生态账、长远账。

同时,项尔林想出“试点先行”的办法。他带头把自家2亩闲置坡地全部种上茶叶,又动员村“两委”干部、党员跟着干。看着茶苗一块块种下去,原本观望的村民渐渐动了心,纷纷找到项尔林,要求加入种茶队伍。“百亩茶园,十里飘香”的发展思路,最终因其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

如今的五星村,八百亩茶园碧波荡漾。每到采茶季,茶垄间满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挎着茶篮,指尖翻飞间,鲜叶变成了增收的“绿金子”。更可喜的是,在茶叶产业的带动下,黄姜、魔芋、花椒、特色养殖、农家乐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项尔林琢磨出的“致富经”,让五星村真正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路。

基建织就“幸福网”

“以前双闫路晚上黑灯瞎火,老人小孩出门都害怕,现在路灯亮了,心里也踏实了!”五星村村民总会提起项尔林在县人代会上提出的“安装路灯”建议。而在五星村,被村民津津乐道的民生工程,远不止路灯这一项。

路与桥,是打通乡村发展的“血脉”,也是村民出行的“心头事”。项尔林始终将解决村民“出行难” 放在首位,2017 年,他聚焦罗家沟与高家沟片区的出行困境,积极协调资源推进两条道路拓宽工程,2018年,两条道路硬化工程顺利完工,彻底告别了“晴天扬灰、雨天粘泥”的历史。2019年,在他的全程跟进下,溜石板沟路拓宽与硬化工程圆满完工。

进入“十四五”时期,项尔林更是将建强村内路网作为履职尽责的关键抓手。2021年,一组、三组两座便民桥相继建成,昔日阻断村民出行的小河之上,架起了安全可靠的 “连心桥”。2024年,耳扒沟道路与一组道路项目又相继落地。截至目前,全村已累计新修、硬化道路5条,建成便民桥7座。一条条硬化路通到村民家门口,一座座桥梁架在小河之上,不仅缩短了村民出行的距离,更拉近了乡村与外界的联系,为产业发展、群众增收铺平了道路。

除了“脚下的路”,项尔林还心系其他基础设施短板。2022 年,他积极推动村里首个旅游公厕和垃圾焚烧站建成使用,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4年,在参加县人代会前,项尔林主动走访全村200多户人家,听到最多的就是村民对夜间出行的担忧:“书记,咱们村啥时候也能有路灯啊?晚上出门也亮堂些。”这句朴素的期盼,被他牢牢记在了心里。会议期间,他带着群众的期盼,提交了《关于双丰镇双闫路亮化工程的建议》。从建议提出到项目落地,他全程跟踪办理进度。选址、设计、安装…… 每个环节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终,不到三个月,12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村民的回家路。从阡陌交通到灯火可亲,项尔林用实干与担当,一步步织密了五星村的民生幸福网。

实事温暖“百姓家”

“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儿、解难题。”这是项尔林常挂在嘴边的话。担任村干部和人大代表以来,他坚持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30户,每年累计走访超300户,村民家里的困难、心里的诉求,他都一一记在心中,落到实处。

2025年6月,村民刘时友突发脑部疾病,急需数万元手术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瞬间陷入困境。项尔林得知后,立刻召集村“两委”干部商议,提出爱心募捐的倡议。他带头率先捐款,村“两委”干部紧跟响应,消息传开后,村民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短短一天时间就募集3万余元,第一时间汇入刘时友账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后续项尔林又主动跟进,将刘时友家纳入“三类户”,申请农村低保和临时救助,帮助这个孱弱的家庭渡过难关。

日常里,他的关怀更藏在细微处:每年累计探望孤寡老人、困难群众超200人次,帮行动不便村民代办养老认证等事项60余件,调解邻里纠纷10余起且化解率达100%。孤寡老人是他的牵挂,闹矛盾家庭信任他的调解……一桩桩,一件件,这些没写进履职报告的小事,却踩得比田埂路还扎实。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份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执着与坚守,让项尔林在履职路上铿锵有力,2023年度、2024年度他连续获评“优秀县人大代表”荣誉称号,而五星村民口中“有事找尔林”的朴素话语,不仅是邻里间的信赖托付,更是对他履职尽责、为民担当的最好褒奖,也成为他持续践行人大代表使命的温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