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代表工作 > 正文内容

“一说两讲”让情理法交融 ——白河人大创新探索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作者:贺余环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多亏了人大代表和法官,我家自留地被侵占一事有了说法,这桩心事总算了了。”5月21日,一场因土地界畔和使用权产生的矛盾纠纷调解活动在宋家镇太平社区进行,人大代表、法官、双方当事人齐聚一堂,通过人大代表多角度说理、法官全方位讲法,将这起侵权责任纠纷案化解在“田间地头”。

近年来,白河县人大常委会与白河县人民法院创新推行“人大代表联络站+法官工作室”工作模式,通过群众说事情、人大代表讲道理、法官讲法律“一说两讲”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提升了代表履职质效、延伸了司法服务触角,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开辟了新路径。

高效化解劳务纠纷

“原以为只有到法院起诉才能解决问题,没想到在代表联络站就能把问题揉开了说,感谢人大代表和法官的共同调解,帮我顺利拿回了欠款!”2024年4月11日,城关镇清风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成功调解了一起劳务纠纷案件,被告当场履行义务,帮助当事人了结了长达七年的心结。

时间追溯到2018年,当时,清风社区居民李某为王某承包的工地运输砂石料,两人签订劳务合同约定工程完工后结算付款。然而直到2024年,王某仍有2万余元款项未支付到位,李某多次催要无果,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王某在规定时限内履行给付义务,但王某未及时履行,李某向白河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依法冻结了王某银行、微信、支付宝账户,王某自感在外生活不便,于是便向县人大代表、清风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金丽反映,希望能与李某达成和解。

黄金丽深知,矛盾双方积怨已久,若简单采取强制措施容易引发抵触情绪,继而引发更大矛盾,于是决定采用“一说两讲”机制进行调解。

“利弊也跟你们都分析清楚了,如果你们能达成和解,这样在时间上不会拖得更久,各方损失也能减少。”调解过程中,驻站法官对李某申请执行合法合规性进行讲解,并将案件恢复强制执行后王某可能遭遇到的日常生活、出行、贷款、招投标等处处受限的严重性进行了说明。

“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要因为这点矛盾,把关系弄得那么僵。”人大代表则充分发挥其熟悉乡情民意、在群众中威信高的优势,巧打“乡情牌”,与双方当事人推心置腹交谈,从道德、情感和各方利益角度分析,促使矛盾双方互谅互让、修复关系。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深入沟通,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王某当场支付部分合同款,同时就剩余款项还款时间进行了约定。至此,这起持续七年的劳务纠纷“拉锯战”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矛盾调解既要合情,也要合法。人大代表和法官的共同参与,让调解工作既能找到法理与情理的平衡,又能简化流程、节省司法资源,有效减少当事人诉讼时间和成本,实现双赢”黄金丽感慨道。

悉心维护群众权益

2024年12月17日,麻虎镇境内麻松路4公里处,寒意笼罩着湿滑的路面。康银社区村民姚某驾驶“大运”牌三轮摩托车与正在通过道路的老人钱某发生碰撞,事故导致钱某身体多处受伤。

经县公安局与县交警大队现场勘查,明确认定姚某在此次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钱某入院治疗,姚某主动垫付了部分诊疗费、救护车费及护理费共计2万余元,但双方就后续的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伤残赔偿、治疗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费用的具体赔偿金额及支付方式,产生了激烈争执。

考虑到赔偿金额较大、双方情绪对抗明显,且当事双方为同镇居民,麻虎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决定通过“一说两讲”联动调解机制,邀请县法院驻镇法官和事发地所在社区的人大代表共同参与诉前调解,力求实现情理法相融。

“我住院了这么久,后面好几个月都干不了活,必须按这个金额赔偿我,一分都不能少!”

“你说赔多少就赔多少吗?我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没法赔给你!”

调解之初并不顺利,姚某和钱某均坚持己见,“各说各的理,各唱各的调”。人大代表和法官并没有气馁,而是从情、理、法多角度反复疏导,同时逐项分析了钱某可依法主张的赔偿项目。经过两轮调解,当事双方双方分歧逐步缩小,最终握手言和,就赔偿款项达成共识。

在麻虎镇人大主席李伟看来,调解是解决基层矛盾、消除纠纷、促进和谐的有效途径。作为从群众中产生的代表,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将代表履职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直是基层人大的工作目标。

“驻麻虎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镇人大主席团积极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一说两讲”活动。将40余起矛盾纠纷调解在诉前,在助力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担当作为,有效发挥了代表主体作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李伟进一步解释道。

妥善处理婚姻危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事纠纷的化解,不仅关系家庭幸福,也关乎社会和谐。

被告张某是仓上镇天宝村村民,与妻子李某结婚多年,婚后育有一子,双方婚初感情尚可。为增加家庭收入,张某常年在外务工,因聚少离多,夫妻二人感情破裂,2017年起分居至今,婚姻已名存实亡。

此后几年,李某多次向法院起诉离婚,期间有过短暂的和好与撤诉,但夫妻关系裂痕已深,难以弥合。镇村干部也多次参与调和,均无结果。

7月24日,仓上法庭开庭审理张某、李某离婚案件,但由于双方意见分歧突出,且情绪激动,法庭出于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并未当庭审判。

鉴于案件争议较大,7月29日,仓上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组织原告、被告双方,邀请镇人大代表、驻镇法官、村干部、居民代表通过“一说两讲”的方式将这起纠葛复杂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成功调解。

“夫妻间结束婚姻关系的最好方式就是‘好聚好散’,你们曾经也彼此相爱过,就算无法一起走到最后,也应该多为孩子考虑,以和平、尊重的方式结束这段婚姻关系。”调解过程中,人大代表引导双方回顾夫妻间的感情,理解彼此在家庭中的付出与不易,鼓励他们心平气和,通过沟通解决问题。法官则围绕争议焦点,细心解读了《民法典》关于离婚财产分割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我同意这个调解方案,这件事让我愁了好几年,总算是解决了。今后我会把时间和精力更多放在照顾孩子上,努力向前看!”在充满温情的引导下,调解的曙光终于显现,原、被告逐渐打开心扉,将“怨气”化作“和气”,自愿解除婚姻关系,并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达成一致意见。

据悉2024年县人民法院驻仓上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法官工作室正式揭牌,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与法官工作室有机融合。每周固定接待日,人大代表与法官干警共同接访群众,通过“一说两讲”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情理法融合,从源头上采用非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在一说两讲”解纷机制的推动下,到2024年底,我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0.28%,诉源治理成效初步显现”白河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黄明义细数着这几年的新变化。

“截至目前,我县11个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实现了法官工作室入驻工作全覆盖,通过运用‘一说两讲’解纷解决机制,让人大力量和司法力量提前介入群众小事、难事、急事,高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664件,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社会效果,推动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在白河生根开花”白河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小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