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代表工作 > 正文内容

以群众“呼声”为履职“哨声” ——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履职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作者:贺余环 刘堂欢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有了这座便民桥,出行安全多了,再也不用担心雨雪天气桥面湿滑了。”7月10日,白河县茅坪镇田湾村六组村民闵道国站在崭新的混凝土桥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和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引领全县8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在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民生事业中发挥自身作用,将一份份“民生愿景”转化为一幅幅“幸福实景”,生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加强阵地建设,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以前我们接触到人大代表的机会不多,自从村里的代表联络站建好后,人大代表成为我们的‘常客’,遇到揪心事、烦心事,就能随时到代表联络站找代表反映。”卡子镇陈庄社区四组村民程桂芝道出了心里话。

陈庄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常住人口一千多人,社区广场是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前些天,程桂芝发现广场的路灯坏了,村民们休闲娱乐都没了去处。第二天一早便到村上的代表联络站,把情况反映给了县人大代表、陈庄社区支部书记方家田。

“没想到上午刚到联络站反映了情况,下午路灯就修好了。”让大家惊喜的是,当天夜幕降临,广场上的路灯就重新亮了起来,温暖的灯光照亮了村民们锻炼的身影,也照亮了人大代表服务为民、情系百姓的担当之路。

“最近家里的情况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这是茅坪镇人大代表、田湾村支部书记陈绪虎的口头禅。

陈绪虎深知,只有真正沉到群众中去,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为此,他随身携带一本“民情日志”,无论是日常走访、参加联络站接待选民活动,还是日常工作的间隙,只要听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他都会认真记录下来。

当了解到田湾村六组两户村民在家门口河道里搭建的简易木桥,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后。陈绪虎积极奔走,经与镇政府、包联部门多方协调,争取到桥梁建设资金并迅速组织施工。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建设,一座崭新的混凝土便民桥已于5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安全问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应该在老百姓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具有烟火气、泥土味。近年来,白河人大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履职常态化、活动特色化”要求,持续推进代表联络站多元融合、提档升级。目前已建成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1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64个,全县837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就近编组进站。

每周二进站接待群众,在白河县已经是人大代表的固定行程。为了更加方便广大群众,镇村联络站还将驻站人大代表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等信息对外公开,群众根据需要“自主点单”,预约代表到站接待。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累计进站1423人次,线下接待联系群众2699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42条,推动办理各类问题621个。

深化监督职能,筑牢群众权益“防护网”

“民生工程,质量是生命线。要特别注重工程质量,加强日常监管,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

“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在本年度顺利建成投用,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5月6日,在白河县高级中学至城关镇旬白路人行步道项目建设现场,白河县人大调研组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聚焦“强化要素保障、完善配套设施”等议题,开展专题调研,同时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环境保障、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

“要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管控,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和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凃斌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时强调。

2022年年初,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就把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纳入工作要点,将其作为本届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监督内容。

2024年9月25日至26日,白河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形式,到全县6个点位开展执法检查,准确掌握了该县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经验成效和存在问题。

天蓝水碧、民之所盼,环境优良、民之所愿。4月16日,白河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上,33位常委会组成人员,5名人大代表共同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土壤是生命之基、食物之源,健康的土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应邀列席会议的县人大代表杨登宝的发言掷地有声。审议现场,代表现场提问,相关负责人现场作答,一问一答间有力推动了环保法律的刚性约束得到有效落实。

发展大局所需,民心民意所向,正是人大监督重心所在。近年来,白河人大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找准人大监督的性质、定位和切入点,主动拓展监督手段,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多种监督方式,打好“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的监督闭环,有力推动问题解决,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厚植为民情怀,解锁惠民生活“幸福码”

“以前给电动车充电,要将十几米的插线板从窗口接到楼下,既不安全又不方便。如今,社区新建了充电车棚,用起来既省心又安全,车辆也都停放整齐了。”7月6日,家住城关镇清风社区的居民王莹一边为自己的电动车充电,一边满意地说道。

去年以来,随着县城6处带遮雨棚的充电插座正式投用,困扰居民多年的“充电难”和“飞线隐患”问题,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将民生实事项目交由人大代表进行票决,是白河县人大常委会推动代表履职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具体举措,通过群众“点单”谋项目、代表“议单”定项目、政府“买单”建项目、人大“验单”督项目的“四单”模式,将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贯穿于民生项目实施全过程。

为确保每件民生实事项目都能“开花结果”,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2月28日,白河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177名县人大代表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10件上年度县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根据计票结果显示:县城充电桩建设项目满意率高达99.39%。会议还同步票决产生了2025年度8项民生实事项目,涵盖交通出行、生态环保、教育等关键领域,精准靶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短板、社会堵点及群众难点,持续夯实民生福祉基石。

“以前想跳广场舞却没有合适的场地,现在可好了,出了家门就是广场,我每天晚上吃完晚饭都要出来走一走、跳一跳,感觉日子很惬意。”家住茅坪镇桃园社区的村民余水翠感慨道。

据了解,桃园社区村民休闲广场建设工程是茅坪镇2024年镇级民生实事项目。广场建成后,周边一千余名群众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如今,每到傍晚时分,社区广场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周边村民纷纷走出家门,到广场散步、健身、跳广场舞,一片欢声笑语,构成了乡村夜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张小小的表决票,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茅坪镇人大主席杨声波说,伴随着一批批民生实事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更多“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人大工作基础是代表,作用在代表,活力看代表。我们将持续加强代表服务管理,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代表力量。”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游益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