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镇停车位太少、交通拥堵严重、安全隐患较大”,“大桥下管道渗漏、污水有排向河道倾向”,以上两个问题,是西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建成以来,在接待走访选民中,被群众提出最的问题。集镇停车厂作为镇民生事项表决项目之一,200个停车位在建和集镇污水设施投入使用,实现集镇居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再现一个干净明亮河道。群众在代表联络站反映问题,得到人大主席团和镇村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充分发挥和展现了人大代表在联系选民桥梁纽带作用,更好激发了人大代表覆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如何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代表作用,西营镇人大严格按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工作要求,以人大代表更好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切入点,根据镇情实际,全力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将代表履职触角延伸向村组农户,实现了代表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零距离”。
摸清实情,实现布局合理化。镇人大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依据全镇村域分布,对设立村级人大代表工作站的选点进行了深入研判,为方便人大代表开展代表活动,将全镇12名县人大代表、55名镇人大代表按所在选区的分布特点,采取相对集中和便民工作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建成镇中心站、蔓营、新建(天逸、双垭)、栗园(花房)、高桥(土泉、柳树)五个代表联络站,实现代表联络站对全镇9个村(社区)1.3万群众全覆盖。
建强设施,实现建设标准化。镇人大立足基础,着眼长远,从软硬件设施入手,围绕功能完善和内涵丰富做文章。在建好镇中心联络站的基础上,按照代表联络站统一标准,在阵地建设上,配置了空调、办公桌椅等设备和必要的办公用品,各项制度规范上墙。选优配强联络站站长和联络员,指导联络站按规定动作开展各项活动,保证代表联系服务选民群众工作的有序开展,畅通民意收集渠道。
狠抓机制,实现运行规范化。镇人大进一步健全联络站的运作机制,努力做到“四结合”,即与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相结合、与镇人大年度工作安排相结合、与代表接访走访相结合、与代表述职工作相结合,充分激发联络站工作活力,将代表工作站建设成为服务基层的“代表之家”, 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广泛参与,实现村级事务科学化。围绕村级重要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建设、民生事项等方面,积极吸纳人大代表发挥为民代言作用,通过代表议事会、列席村(社区)“两委”会、村民代表会等,组织引导代表参与到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扎实覆行“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职责使命,积极推行村级各项事务快速落地见效。
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立,让代表有“家”,活动有“序”,履职有“”,畅通了民意表达的‘快车道’,发挥了代表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为民代言的作用,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架起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自代表联络站建成以来,共接待走访群众216件次,接待并处理群众反映的安全饮水、道路修缮、垃圾处理、路灯损坏等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民有所呼、事有回应,为积极推进镇域经济发展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