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关于农业长效产业发展之思考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7日   作者:何益新   来源:白河县人大   点击数:
字体:【


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白河县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好农业长效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尤为重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之根本。我们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影响发展,应予以深思和高度重视。下面针对白河县农业长效产业发展,结合日常所见所闻、调研及实践,综合性地浅谈个人认识和思考。

一、现状及问题

(一)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致使农业长效产业发展难

1.自然条件差形成“两高一低”。白河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且支离破碎,即使是石坎梯地,也是“日晒三天地冒烟,雨涝三天光石板”,水肥不保,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本身就不具备发展大规模、高效益农业产业的基础条件。这样的现实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运输成本高、人力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的发展困境,致使产品在市场价格上根本就没有竞争优势。

 2.难以打造农业产业亮点。在产业规模上,由于土地支离破碎,没有大面积的集中连片,农户又基本上都是户自为战,能人大户带动和公司统一流转发展极为缺乏,很难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在产业品种上,得益于气候条件的优势,县境内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品种较多,但真正从土壤、湿度、光照、海拔、微量元素等农业产业最佳适生区来看,还没有真正形成我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优势品种,似乎什么产业都在发展,但什么产业都难以做成大气候,处于一种发展的胶着状态。在农业产业质量上,我们既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又没有科学技术的有效转化,产品基本上处于原始产出状态或初加工状态,严重缺乏提升产品质量的精加工和附加产业链,对照市场需求和国家相关农业产品标准更是举步维艰。

3.吸引消费者眼球难。从宣传效果看,没有策划系统的、深入的、全面的、高层次和专业性的统一宣传,想宣传哪个产业就宣传哪个产业,想在哪个媒体上宣传就在哪个媒体上宣传,想怎么宣传就怎么宣传等等,随意、散乱、层次低、不专业的宣传不具有抢占制高点和形成影响力的效果。从绿色环保看,我们仅仅停留在“山绿、水清、天蓝、气新”的泛泛而谈,缺乏深层次有效的科学分析和证明支撑,难以让消费者坚信无疑。从采摘直销看,一是打造采摘园地域不好选,投资大收益慢,管理技术要求严,品种选择风险高;二是我县流入流动人口少,本地销量有限,如果不在成熟期内采摘完,就会严重滞销或大量浪费;三是受自然条件所限,产出时间和产品质量难以在同类产品中占据压倒性竞争优势;四是产品包装大多是简单的机械模仿,或者是盲从跟风,再不就是随心所欲,很少有结合市场定位、市场需求、市场开拓、市场营销等方面深入精心地创新策划或大胆创意包装。

4.地域偏远融入不了大的发展经济圈。我县虽然与襄樊、十堰、安康、西安等大中城市相邻,但又处在这些城市的边缘地带,没有明显的直接带动和经济辐射优势。与这些城市周边自然条件好、政策支撑大、资金投入多、发展速度快的区域相比,我们不具有竞争优势。我们的农业产业发展没有与这些城市的建设、消费、需求、旅游、推介、宣传等进行互相深入研究和对接,自然也就难以融入他们的经济圈。

5.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要想农业产业有所发展,就必须有大的投入,如土地流转、改造改良、品种培育、交通运输等都是高额的刚性支出,如果自身实力不足,就很难做稳做大。上级扶持政策不仅有限,而且门槛高、标准高、要求高、程序多,争取难度大。我县又是“要饭财政”,政府投入支持非常有限。面对农业产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在短时期内摆脱不了招商难、融资难的困境。

6.发展农业产业质量标准提升难。产业质量提升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我们的农业产业习惯于“各吃各的饭,各冒各的烟,有钱自己赚”的传统模式,没有很好地把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没有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没有把产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不利于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没有把农科教作为培养产业和人才队伍的重要抓手,本土人才跟不上,外面人才引不来,产业质量提升缺乏人才保障。

()现代化发展理念差致使农业长效产业发展慢

1.长期发展规划缺位。一是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品种选择上,没有深入研究和对比,对优势农业产业进行专业的长期总体规划。二是在产业生长区域的选择上,没有结合土壤、海拔、光照等要素进行科学分析,靶向性规划,选择产业最佳适生区,而是自主选择式的发展,每个镇、每个村什么产业都有,但又形成不了产业规模。三是在产业多规合一的统筹上不到位,我们即使有小片区域产业规划,也大多是“单打一”,没有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按“互为循环发展,互为有效利用”的原则进行多规统筹,一次性规划到位,聚集发展较差,“融合”发展不足,往往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投资加大,甚至互为矛盾,这也是我们在发展产业中被忽视的。

2.突出特色发展理念淡薄。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多以特色取胜。在自然资源、生产成本、科技运用等方面并无显著优势的情况下,我们要客观分析和积极大胆探索,与周边县区进行错位竞争,结合地方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和经营,刻意培育特色产品,避免雷同跟风,打造区域鲜明的特色产业,这已经显现出是我们发展农业产业的短板。

3.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反思多年来的产业发展经历,我们眼前利益意识严重,始终陷入“紧俏大家赶,疲软大家丢,机遇来了又没有”的短期发展循环圈,持续发展意识不强,必须要加以改进和克服。第一,农业产业发展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不可能立竿见影,一劳永逸,既不能急功冒进,又不能停止不前,要久久为功,着眼未来,合理规划,稳步推进。第二,要坚持走低碳、节能、环保道路,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严格保护生态资源,防止环境被污染和破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避免业主过多依靠政府,在发展产业鼓励机制上要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竞争的良性机制,能够适应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持续健康的自主发展。

4.各类投入聚焦不准。农业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效益最大化。围绕这一目标,各类投入都要找准聚焦点,使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设法降低成本。但就目前来看,不管是业主还是政府的投入大多却没有聚焦在经营性生产上,而是大量放在基础 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亮化、豪华装修、高档办公用品上,投入非经营性资金占比太大,从表面上看企业高大上,而实质经营效益平平,甚至亏损关门倒闭。

(三)现代化市场经济观念差致使农业长效产业发展弱

政府和市场经营主体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中职能职责定位把握不准。

1.研究分析市场被忽略。没有针对我们的产业产品用心去寻找市场在哪里,在对比多个市场之后,要深入分析优势、劣势有什么不同,该如何选择,在此基础上来确定产业产品的定位,发展什么?聚焦哪几个层次?发展方向怎么走?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分析,只有经过精心调查研究之后,才能谋定而后动。

 2.开发拓展市场尚乏力。市场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等来的。一是政府要有效利用相关政策去主动开发市场,打造阵地,搭建平台,提供商机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在支持引导特色长效产业、市场开发、“三产”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建设方面比较缓慢。二是企业缺乏开发拓展市场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为,过度依赖政府及项目支持,等政府“开大门”“修便道”“亮绿灯”的惰性思想严重,没有真正在宣传产品、培养专业营销团队、打造品牌、创新营销方式等市场开发上下功夫。三是业主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既有“见灯就上油,见庙就磕头”仅凭运气闯市场的习惯行为,也有不少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去等市场的“怠商”,缺乏方向引领和长远发展目标。

3.市场经营管理跟不上。在企业内部管理上,没有与市场紧密衔接的先进管理模式和制度,大多凭个人经验和个性来管理,科学性不强,精细度不到位,管理效果一般。在管人用人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领头人的示范引领,激励奖励机制相对薄弱。专业人才紧缺,聘用临时员工多,人浮于事。缺乏人才战略理念,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措施,尤其是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经营销售等人才培养方面基本全无。在保证质量上,没有坚持“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诚信”的决心和恒心。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不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有与相关市场标准对接。政府在服务市场经营主体上精准程度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完善,落实力度不够。如:没有专业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及过程。在品牌打造上,没有对品牌命名、品牌文化、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效应等进行思考和研究,没有组建精心策划和打造品牌的专业队伍,没有品牌战略规划和当下具体行动。

4.市场后续服务难保障。纵观全县农业产业产品,在市场后续服务保障上明显不足,不仅没有形成与产业产品相匹配的市场后续服务链条,也没有专业服务团队,产品投入市场后连基本的调查回访都没人去做,后续服务水平和能力也就无从谈起,这与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极不相配。

(四)现代化科技运用差致使农业长效产业发展效益低

现代化科技运用是农业产业的先导力量。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当前农业产业快速高效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县农业生产在科技运用上总体低下,生产工具、品种改良、栽培种植、田间管理、耕作方式等都处于落后状态,与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运用相差甚远。本身就贫瘠的土地,没有机械化,劳动强度大,产量质量双低下的粗放式经营生产普遍存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运用程度低,没有使互联网技术在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

二、思考与建议

(一)认真分析和把握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劣因素,理清战略思路和具体推进方法。

1.全面科学规划。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县情实际,不贪大求洋,着眼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对农业产业进行全面科学规划,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主攻品种优势产业,走出什么都发展,什么都做不大的僵局。在全县科学选择最佳产业适生区,然后进行精心规划和深层次论证,我县究竟在农业产业方面发展什么有更大的优势?在那些区域发展?怎么发展?政府做什么?企业做什么?农民干什么等等,都要有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定位。

2.形成产业链条。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布局优生化、设施配套化的方向,在全县分区域建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以龙头带源头,走规范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之路,采取“市场引领、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农民所有、集中连片、分户经营”的形式,使市场、企业、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大限度的激发内在动力。

3.实施科技战略。政府应组建专业机构,加大农业产业科研力度,强化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根据市场需求和质量要求的变化,结合我县实际,重点解决我县农业产业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难题,融科技示范基地、科技使用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推广技术为一体,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重。紧盯市场和产品定位,通过现代科技,深化加工,不断研发系列新产品,使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突出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通过生产、加工、管理、监测等方面的规范化,来保障品牌产品的质量与市场信誉,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做到在一片区域内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格、统一对外宣传。靠精品名牌占领市场,靠优质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巩固市场,靠精美的包装塑造形象,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通过产业文化、产品会展、产业宣传等各种形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开发利用本县资源,扩大品牌影响,做大做强产业。

5.狠抓市场营销。坚决克服只顾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不顾市场营销的蛮干,立足长远,下大力气引导和扶持企业培养组建市场营销专业团队,积极学习现代市场营销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大胆实践和借鉴,为己所用。只有依靠市场营销专业团队才能走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阳光大道。“自己生产自己卖,走到哪里是哪里,是赚是亏靠运气”的老一套,最终只有死路一条。

(二)聚集要素,持之以恒地培育特色长效产业,做好农户、做大特色、做强企业。

深度融合,做大特色产业。长效特色产业是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命脉,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更是不可再生能源经济不可替代的永续产业,不仅要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尤其要牢固树立“以特占优,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聚力主攻农业长效特色产业,依据规划一届接着一届干,坚决摒弃不分重点优劣做选择、换届换人换产业的频繁更迭状态。我县木瓜产业既是符合自然条件且具有较好资源基础的产业,又是独具做大市场做强品牌的特色产业,还是全县农民普遍增收的长效产业,更是能和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的生态产业,应该聚集各类要素,以市场开发、产品研发为重点做强企业:以开拓观赏木瓜市场为重点,培育木瓜树、果,推动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利用木瓜“食药同源”的优势,做好特色康养产业;在培育传统酿酒小作坊(或大户)等方面强力推进,持续用力,就能基本形成做大特色,保护生态,群众增收的良性发展格局。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要积极组织包装申报特色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园区、生态旅游等更多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对获国家地理标志、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商标的,对购买良种、大型农机具的,财政应给予相应的奖补。金融机构应优化农业贷款担保制度,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做好政策性金融服务。保险部门应出台适合农业产业的具体险种,支持农民建立互助保险合作组织,风险共担,积极引导特色产业园区参保,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培养科技人才。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关键。搭建农业特色产业与人才的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引进懂专业、精技术的人才,负责产业科研和管理工作。逐步改善基层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条件,稳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集中力量推广适用本地农业生产的前沿技术,切实增强农业科技含量。培育一批农技人员,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宣传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其科技认知和运用能力。

推进信息化建设。面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我们要立足实际,逐步建立农业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最大程度的收集、分析农业产业信息,强化服务功能。构建农产品质量预警和市场风险预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将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产业全过程,使病虫害远程诊断、精准饲喂等普及到产业之中。继续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组织大型电商平台与特色产业产品进行对接,实现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强化靶向宣传。现在宣传媒体种类多、方式多、渠道多,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在宣传媒体上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搞“仙女散花”式的宣传,要重点围绕专业性、权威性、层次性、影响力等来作选择。一方面要突出宣传重点,无论是产业还是产品都不能泛泛宣传,必须重点突出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切忌与同类产业产品模仿跟风,大同小异。另一方面,一定要根据产业产品的市场方向慎重选择宣传区域,避免出现盲目的机械的无用宣传。再者,必须使企业明白,宣传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企业自身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不仅不能有丝毫轻视,而且要积极主动精心策划,实施大胆富有创意的宣传行动。

(三)建立健全支持引导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特别是建立好鼓励企业开发市场做大市场的机制。

健全企业扶持机制。龙头企业是农民和市场之间的中枢神经,否则产业产品就无法变成商品走向市场。政府每年应预算一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节能减排和基地建设等。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自主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及污染治理等,可给予财政补助或贷款补贴,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对能带动大批农户,且与农民建立起长期利益链的重点企业,应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完善服务协调机制。要想发展好一项长远且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就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组织保障、生产加工、市场开发、销售服务等运行体系。在产、供、销的过程中,涉及农户、企业、政府、市场、消费者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且错综复杂,如果纠纷、矛盾、问题、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严重阻碍产业发展,探索建立专门的服务协调机制势在必行。

推行三产融合机制。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模式及经验,探索推行以农业为基础和依托,借助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循环、产业互补等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的有效机制,努力把一产向二产、三产拓展,以做“精”农业、做“强”加工业、做“特”第三产业为目标,在农工、农旅、种养、加工、销售等产业融合发展上做文章,打造产业综合体或联合体,从而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发展产业新业态。

探索市场开发机制。市场开发不仅包括市场方向调研、市场目标选择、消费群体定位,还包括市场管理、营销渠道、营销控制、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是产业产品变成商品的核心环节。面临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开发和营销团队的组建、培养迫在眉睫。政府要指导企业建立市场开发和市场营销团队的组建机制和培养机制,将组建、培训、试用、考核、奖励、提拔等予以制度化、规范化、绩效化,从而完善产业发展运行体系,提高企业市场开发和市场营销能力。

(四)下力气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产品综合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正在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方向转变,引导农民种植升级,助力农产品质量提升,是我县发展农业产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土地上做文章。万物土中生。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够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所以土壤是农业生产特别是高品质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总体上看,我县耕地质量保护有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土壤贫瘠化、土壤污染等区域性问题逐渐显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大改善和保护力度。一是提高社会公众的防控优于治理意识,并探索建立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的奖惩机制;二是注重土壤质量综合提升技术的借鉴运用,分区域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实施改良和修复;三是狠抓农业生产农药、垃圾等污染防治工作,全力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的破坏及威胁。

在种植标准上做文章。从目前来看,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产品的消费存在信任度缺失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源头来管控农产品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才能有效保证农产品的品质。首先,种植要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让种植行为向品质保证方向发展,改变农业种植无标准、不规范的问题。其次,对籽种、农药等农业必需品的使用要有限制和规范,应建立管控及奖励措施,确保农产品的优质产出。

在科学施肥上做文章。一是由农业局牵头,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科学配方施肥意识,大力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行动,加大配方肥应用力度,解决科学配方施肥的大田应用问题。二是加强技术推广,按照高产、高效、高质的要求,将科学栽培技术和高效施肥措施同时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强化宣传培训,采取电视、手册、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让农民群众切实掌握科学施肥技术及实践应用。

       (作者: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