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钖城厚韵 > 正文内容

山坡,那片圣洁的绿荫……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山坡,那片圣洁的绿荫……

--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白河县“修地大王”高远璋纪事


时值春末夏初,记者乘车来到巨石嶙峋、山道弯弯的白河县境。放眼望去,刺槐林带郁郁成荫,将凝重深沉的汉水映的碧绿碧绿。那层层梯田,那片片果园,那座座农舍,在浓雾中忽隐忽现,惹得人心醉。

听说来采访,县委书记党致远、副书记彭友庆和组织部的同志众口一词:“要写,就先写我们的‘修地大王’高远璋吧。去年,他刚被省委授于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9年啊—他就这样挑着粪担上下求索……

高远璋不会忘记那苦涩的六十年代初,贫困、饥饿侵袭着整个白河山区。在县城关小学任教的他,看着家乡父老乡亲拖儿带女沿街乞讨,心如刀绞……党的一声号召,他背起铺盖卷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前坡公社胜利村。他不信,一方山水就养不了一方人!

这年,他36岁。

可现实比他的想象严酷得多,也复杂得多。当时“大锅饭”的风,容不得他致富的“非份”之想,握惯笔杆子的他只能充当一个不顶硬的劳力。队长见他两手打满血泡,疼惜地说:“高老师,农活苦重,你刚从城里回来,熟悉那儿厕所的位置,就给队里拣粪吧!”

这种照顾性美差,高远璋却难接受。在城关教书十多年,不说是桃李满天下,可也是学生满城飞啊……一夜辗转反侧,他终于对自己说:只要大伙有饭吃,我干!

又是一个拂晓,繁星满天,一弯新月挂在西天山垭上。高远璋肩挑刷洗一新的粪桶,手握粪瓢,在鸡肠样的山道上匆匆赶路,城里人刚起床,他已步行20余里进了县城。

那时,白河县下河街大都是吊脚厕所,上下垂直,别具一格。清晨,又是人们上厕所的高峰。他在下边掏粪,左躲右避,但还是被茅坑上边一个小学生给尿了一头,弄得他哭笑不得。这天,当他挑着又臭又重的粪担,踏着弯弯曲曲、坎坷不平的山路回到村子后,双肩疼痛难忍,他一下扑倒在床上……

一次,高远璋挑着粪担路过街道,突然,有人吼道:“挑粪的,你长眼没有!”高远璋回头看去,训斥他的,竟是他当年的学生。刹那间,他的心像被蜂蜇了一般,泪水,在眼眶里直转……

这天,当他赶回家中,妻子的羊羔疯病又犯了。右手被火烧烂了一层皮,躺在地上又哭又滚又闹,而那天生痴呆的儿子还在旁边直傻笑。面对此情此景,高远璋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哗哗流了下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高远璋就是这样抱着一颗为民求富的滚烫之心,在这弯弯的山路上挑了整整19年粪,草鞋穿破了近千双,挑的粪足有10多万公斤,可他和乡亲们依然很穷,夜阑人静,寒星闪烁,站在山村,他一次次眺望那黑魆魆的大山:致富的路究竟在哪里?

温馨柔和的春风漫过中国大地,也漫过高远璋那干渴的心田……

1981年,农村改革的春风漫过中国大地,年近花甲的高远璋从中看到了希望,他一人承包了75分地。从此,他焕发了青春,向乱石宣战,向荒山要粮!

寒冬腊月,凛冽的西北风有如疯狂的野猪,在茫茫的山野上嚎叫着,狂奔着。这时,高远璋却带着他那傻儿子,迎着逆风,上了石壳地。

石壳地,碎石满坡,巨石遍布,一镢一镢挖下去,震得火星飞溅,虎口破裂。刹那间,高远璋汗流浃背,额冒热气,干脆脱掉棉衣甩开膀子干……

就这样,他从冬挖到夏,又由夏挖到冬,挖出的石头,排满了半山坡,然后,再把每层梯田石坎根脚挖成两三米深的壕沟,又一块块垒起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整整3年,才把那25分乱石梁子地,改造成了48分石坎梯田。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粮食总产达2000多斤,是原承包量的3倍多!

1984年,中央1号文件下达了,土地可以转包给他人,允许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高远璋的视野更加广阔了。他一次次转包别人责任山地,决心叫它变个样子!

1984年,他曾用自己已绿化成林的6亩刺槐,换回其他村民的15亩荒山,植树造林!

1987年他曾在乱石窑里扩修石坎水平梯田16分,垒起高3米长66米的3道石岸,让人见而咋舌!

1989年,他曾用多斤炸药、100多个雷管,在转包的18分石壳地上每隔1平方丈放1炮,整整用了1年时间,才将这片乱石滩改造成花椒园!

……

镢声叮当,火星飞溅;炮声隆隆,震撼山川。高远璋像老愚公一样,带着他那傻儿子,年年月月,挖山不止,造田不止。从1982年到1989年,共修地1724厘。他的事迹,伴随着那茬冉岁月,在远近传开。邻村、临乡、邻县,乃至邻省的干部群众都纷纷前来参观学习,人们看到凝结着老高汗水的那山、那树、那坎、那园,无不感叹!县委授予他一个特殊称号:“修地大王”。

科技和信息启迪着他的心灵,也给这往昔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当过小学教师的高远璋,从阅读科普杂志中悟出了科技兴农的道理,每年不惜逾百元订阅多种报刊,在科技知识指导下,向立体农业迈进。

山区的土地坎坎多,坎边庄稼遇到旱涝死得多,高远璋便把这些坎边都栽成桃、李、杏等果树。不到伏天,果子熟了,票子就装到腰包里。他经营的20来亩地,远看尽是树,近看是个“杂货铺”,里面有粮食作物,有油料作物;有药材,有蔬菜;有高杆的,有低杆的,形成了山区立体农业模式。从1987年以来,他每年向国家和市场提供商品粮2000多斤,水果近万斤,成为当地的富裕户。

高远璋还应用科学方法,植刺槐,点桐籽,绿化荒山荒坡,利用沟边、路边和房前屋后,栽植红椿、泡桐等用材林木。又以桔子为主,栽植樱桃、桃子、梅子、柿子、栗子等水果树。在他的示范下,过去的荒山秃岭,如今林木掩映,果实累累,胜似仙境!

山坡,那片圣洁的绿荫,永远留在了山村人民的心坎里……

与其说高远璋钟情于山,倒不如说他挚热关切着情同手足的穷乡亲。村民雷应江触电烧伤失去双臂,一次一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当他看着重病的妻子和两个不足5岁的孩子时,又不禁倏然泪下……

这时,高远璋来了。他掏出100元钱说:“应江,千万别胡想!这点钱你先办点年货……”

双目失明的曹金友生活困难,高远璋便把自己修好的12分梯田无偿送给他。曹金友摸着高远璋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

何中柱家中缺钱少粮,高远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又将自己8亩已栽上刺槐的承包山转让给他经营……

扶贫帮困,乐于奉献,这就是高远璋的为人。他深知,仅个人救济困难户,无异于杯水车薪,要真正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就必须提高群众的文化科技水平。为此,从1990年起,他每月都要到7个村民小组义务读报,讲时事政策,传授科技知识。他每年都要为乡亲们购买刺槐树种,送籽种上门,动员大家育苗造林。他还先后跑湖北,到四川,购回良种树苗,无偿分送给群众,扶持他们发展庄园经济。现在,胜利三组27户承包的600多亩荒山已全部绿化。大地又显出了勃勃生机,燕子呢喃,小鸟歌唱,小白兔、小松鼠在数枝间欢快地蹦来跳去,相亲们已告辞了靠救济糊口的日子,走上了致富路。

岁月不饶人。而今,高远璋已67岁,他老了,老了啊!乡亲们劝他歇歇劲,他却又有新打算;他要一年再修1亩地;他还要将零星栽植变为园林化,造成一个柑桔园、一个樱桃园、一个杏子园、一个板栗园……

看到高远璋仍然这样豁着老命干,乡亲们无不疼惜。有人问:“你儿子傻了,老伴死了,你也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还拼死拼活修那么多地,建那么多园干什么?”高远璋坦然一笑:“人生一世,总得留点什么,我是党员,理应多栽树,少乘凉!”

啊,山坡上那片圣洁的绿荫!一位普通党员用心血和汗水,用对人民的赤子之情,浇灌着的绿荫……




来源:《共产党人》1992年第六期

作者:林笛  王慕科  黄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