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由此,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从国家治理的一种技术手段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个目标任务,这也预示着我国将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近年来,山西省人大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不断发展,在促进各级人大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加强代表履职、密切联系群众、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大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2013年 11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2017年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山西省信息化促进条例》的精神,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依托国家和省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完善各级人大机关内网和外网。其中,内网处理机密级(含)以下和内部信息,外网处理非涉密信息。内网须与外网、互联网严格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各级人大机关内网与省电子政务内网网络中心实现安全连接,外网与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实现安全连接。依托国家和省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实现各级人大机关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各级人大机关与同级党委、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
经过多年努力,山西省各级人大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一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信息化保障能力,但同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工作机构不健全,内部业务网络和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人大电子政务的应用和服务直接依靠互联网运行的现状依然普遍,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够,政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和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和非涉密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落实还不够到位,保密机构对人大业务信息的定密制度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级人大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也影响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代表履职水平的提升。
做好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
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努力推进山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的信息化程度。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拓展社会管理和政务应用的内容,并在人口管理、城市管理、基层社会管理及市场监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各地围绕社会救助、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领域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应用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环境的变化,也为人大机关电子政务的应用和服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要找准服务“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的真实需求,加强各级人大的门户网站建设,建立人大机关联系代表和群众的网络平台,完善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二是要依托国家和省电子政务外网建立服务代表履职的网络平台,进一步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搭建代表信息公开、代表联系群众、代表议案建议提出办理等平台,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履职提供有效支撑保障;三是要推动即时通讯工具等新兴媒体在密切代表联系人民群众过程中的应用。 2015年,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要求改进选民登记工作,推动建立全国联网的选民登记系统,同时要求积极推进县级人大常委会全部建立电子表决系统。中央对推进人大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转变政务网络信息安全观念,加强安全防护和管理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山西省人大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尽快实施省人大机关电子政务内外网络的改造和对接,推动各级人大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和安全对接,将现有的应用系统分别迁移至相应的电子政务网络上运行,为实现国家要求的纵横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核心业务信息安全,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要改变观念,从单纯的网络安全防护、被动地防御转向主动防御;依托国家和省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密钥管理和电子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级人大机关网络信任支撑服务系统;要正确理解国家对信息系统实行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按照国家信息安全保密要求,配套建设各级人大机关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各级人大机关保密、机要和信息安全工作的联动机制,加强人大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责任制,建立与党委、“一府两院”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党和国家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部署的整体协同。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级人大机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培训,增强保密意识,提高安全技能,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加强对各级人大机关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既懂人大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做好人大电子政务和人大信息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自《人民代表报》 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