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白河县人大网 >学习园地 > 正文内容

陈增长:专题询问应把好“三关”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5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字体:【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纷纷效仿,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当前,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着手制定或者已经出台专题询问办法,这项工作正逐步走上制度化和常态化道路。
        实话实说,专题询问工作中,各地人大常委会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不强,互动性不高,实效性不够等问题。具体地说:一是 “胡子眉毛一把抓”,确定专题针对性不强。打蛇打七寸,打人打麻骨。搞专题询问活动绝不是为了耍花架子,图周围人叫声好,而是要真真正正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促进工作。所以说,确定的专题必须是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是不立即解决就不行的问题。二是“外行监督内行”,答问互动性不高。对相关的知识不掌握,对询问的工作不熟悉,对发现的问题不思考,提问时东拉西扯,净说些外行话,询问对象是不可能重视的。结果呢,你糊里糊涂提问,我糊里糊涂回答。三是“虎头蛇尾没结果”,督办工作实效性不够。行百里而半九十。跟踪督办走过程,最后什么问题也没解决,也没人过问了,草草了事,实效性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专题询问务必把好“三关”:一要瞅准病灶,把好选题关。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要认真分析;对代表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要真诚对待;对常委会会议审议的重点问题,要予以吸纳。确定好专题,也就是瞅准了病灶,知道了自己该干什么。二要开出良方,把好答问关。多花些时间,熟悉相关业务知识;多动动嘴唇,了解有关工作情况;多用些脑子,思考发现的情况。只有这样,询问的时候才能在一问一答间,查摆出真正正正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询问对象也才会乐意接受并积极整改。三要刮骨去毒,把好落实关。专题询问活动搞得好不好,关键是发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拿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扑下身子严督实办询问意见。对询问意见办理情况不满意,可以再次组织专题询问,直到满意为止。询问活动全程特别是跟踪督办情况还可以向社会公布,借助媒体监督力量,推进落实工作。 

  来源:陕西人大网